4月9日—13日,在甘肃省渭源县连绵起伏的梯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火热进行。集团公司组织本部干部职工分三批深入党参种植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大家挽起裤脚、俯身田间,通过三天连续奋战完成党参起垄、放苗、培土、铺膜等关键种植环节,以实际行动助力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
“党参种植讲究‘三分种七分管’,铺膜要压实,放苗间距必须精准!”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干部职工们化身“药农”,在海拔2400多米的高原上挥汗如雨。随着一株株白嫩的党参苗被精心栽入地里压上地膜,原本空旷的田野逐渐铺展成整齐的灰色长龙。
“脚踩泥土才知农事艰辛,手沾泥巴更懂产业根基。”党员许晓波感慨道。此次活动不仅是劳动实践,更被赋予党建教育深意。集团党委将主题党日搬到田间,通过“理论+实践”模式,让干部职工在参与中药材种植、育苗、加工全流程中,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强化服务基层企业的使命担当。
集团近年来全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积极发挥中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党参、黄芪、甘草、板蓝根、大青叶等5个药材品种GAP基地1.1万亩,全部通过甘肃省药监局GAP符合性检查。牵头联合12户种植企业共建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0.7万亩,在推进中药材种植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中药材质量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药材公司负责人李开银介绍:“自建基地从土壤改良到采收加工全程可控,通过生物防治等技术实现零农药残留,药材的质量较传统种植有很大提升。”
在位于会川镇的黄芪育苗基地,摆放整齐的苗床、水肥一体化系统令参观者耳目一新。中药材公司种植部负责人现场揭秘:“我们正在采用通过运用智能控温、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溉、LED补光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试验研究当归反季节育苗技术方案,探索“冬季育苗-春季种植-秋季加工”的产业高效发展模式”。在位于渭源县的现代化切片加工厂,干部职工目睹了“药材变药品”的质变过程:经过智能分拣的党参进入全自动生产线,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清洗、浸润、切制、烘干等工序,化身为厚度均匀的精致饮片。
据统计,本次助农活动累计完成党参种植面积20余亩,50余名干部职工在劳动中深化产业认知。让管理团队扎根土地,既是为产业前端‘输血’,更是为全产业链发展‘蓄能’,下一步集团还将持续推行让广大干部职工在亲力亲为的劳动实践中成长历练模式,协助中药材公司建设更多‘可追溯、可持续、可共生’的中药材基地,让传统瑰宝焕发现代生机。